讯纳传递:就在公安部对制售假药行为的打击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又一则关于药品的新闻继续占据着各大媒体版面的显著位置。出厂价仅四毛钱的药品,而在医院的价目表上甚至可以标注到十几块钱元一支,这中间巨大的差价在让所有人震惊的同时也不禁开始发问;这差价究竟从何而来,而最终流向了哪里,药厂、医院、医药代表,还是医生的口袋?
关于药价,国家从不缺少监管的部门,甚至还采取了政府定价、统一管理的措施来控制药价的“虚高”。但是药品暴利还是会时不时地充斥在药品行业中,医院在一定条件下,为了生存和竞争,通过收取药品回扣的方式来进行发展资金的筹措也已经是整个医药行业中的“潜规则”。由此可见,药价的疯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医疗行业改革上的捉襟见肘。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药品的暴利早就是显而易见的事情,那么这些差价都进了谁的口袋?某知名药厂的负责人曾直言不讳地说,医药差价其实早就是行业内都知道的事情了,药品的生产者对于这些早就见怪不怪,但中间这二三十倍的差价,药厂往往能捞到的只是利润的凤毛麟角,一个药品大约也就挣一块多一点的钱,利润的空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而真正在牟取暴利的,是那些医药代表。医药代表通过招投标的高价从代理公司的手中买来药品,再用同样的高价将药品卖给医院,而医院则赚取相应的回扣,在这一来一往的交易中,代理公司、医药代表、医院三方都能均衡地获取到相应的利益,而真正受到伤害的是那些被蒙在鼓里的患者,以及他们的钱包。
招投标价格的疯狂直接导致了药品价格的疯涨,药品暴利的背后究竟说明了什么?不得不承认的是,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的确对于药品行业的竞争力和活跃市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它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国家自推行了新的医改政策以来,的确是作出了一些让人值得欣慰的成绩,老百姓可以体会到“医改”带给我们的些许变化。但是若想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除了对市场的监督、要求行业内的自律,更多的时候相关部门更应该开始及时的反思政策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人们现在经常说“看病难”,若是相关不能再不能找到平衡解决药品借个问题的办法,日后怕是再会出现“吃药难”的问题。药价疯涨,中间这数十倍的差额,可以说是直接导致老百姓抱怨医疗体系不健全的原因之一。如何公开透明地实行药价监管,告别药品暴利的黑洞,确实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和更多的来自社会的声音。
责任编辑:sup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