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国内首创的柴达木枸杞鲜果保鲜加工贮运项目12月1日通过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目前,我省枸杞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3.77万亩发展到目前的20万亩,成为我国枸杞重要的主产地之一。但是,由于保鲜技术和后续产业跟不上,致使对枸杞产业大发展形成较大的瓶颈。由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青海青美生物资源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枸杞鲜果贮运保鲜技术开发研究》、《柴达木枸杞与其他产地枸杞品质对比研究》两项成果,采用国际领先的物理保鲜技术,保持了果实的鲜食品质,避免枸杞在加工过程中带来的二次污染和营养流失,百分之百地保留了枸杞的营养成分,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健康、营养的新的水果类型。
记者了解到,枸杞鲜果保鲜加工贮运技术由省内外30多名科技专家历时两年多攻关而成,研发经费达300多万元,枸杞鲜果的保鲜期可达6至8个月。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项目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必然会对我国枸杞产业的发展、满足人们高品质膳食需求,增加产品附加值及出口创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该项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为青海枸杞资源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在德令哈市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枸杞保鲜加工基地。今年8月,枸杞鲜果投放广东、安徽和浙江市场后,市场反应非常热烈,产品供不应求,鲜果每斤零售价100元,相当于干果价格的七至八倍。据悉,该公司计划明后两年投入2亿多元,在海西地区建立三个国内技术领先的枸杞鲜果深加工基地,进一步打造青海枸杞的区域品牌和高端市场优势。(作者:刘建民)
责任编辑:sup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