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7 星期五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人物访谈 >正文
于学军:货币超发,中国面临经济泡沫化考验
2013-11-15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Superman 浏览次数: 45693次
[导读]“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之所以保持长期高速发展态势,背后就是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在支撑。但到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这个模式被打断了。”11月8日,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直言,为…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之所以保持长期高速发展态势,背后就是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在支撑。但到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这个模式被打断了。”11月8日,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直言,为了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但这种增长模式的转变,背后却需要货币信贷扩张来支撑,从而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以及经济泡沫化。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泡沫化主要反映在三个指标上,第一个是经济货币化指数高企;第二个是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攀升;第三个是PPI和CPI长时间背离。


  于学军在其最新出版的《全球视角:中国宏观经济解析(第四版)》一书中,进一步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在货币信用的管理上,存在‘货币太松、利率过高’这样一对看似矛盾的现象,事实上当中隐含着巨大的风险。”


    货币信用膨胀


  “上述经济增长模式不经意间发生的变化,反映在经济增速上好像并不明显,但内在结构却发生了深刻变化。”于学军认为。


  他称,以外贸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通常会因出口创汇而源源不断地带来巨额现金流;而以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其自身产生不了现金流,只能以银行不断扩大的货币信贷和其他负债来支撑和维持。


  “政府融资平台迅速崛起,成为这样一种模式转变的标志。政府融资平台投资一般是公益性或半公益性产品,效率并不高,所以这类投资只能依靠不断扩大负债来维持。”于学军对记者称。


  反映在货币信用上,就是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快速膨胀。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在短短不足五年内,我国货币信贷的投放总量大大超过解放以来前58年之总和,货币超发、信用膨胀的严重问题显而易见。


  于学军在《全球视角:中国宏观经济解析(第四版)》一书中进一步阐释,关键问题不仅在于2009年本外币贷款当年巨增10万多亿元,而且在于从此将中国的新增贷款额推上一个“高台”。


  更为重要的是,2009年在新增贷款成倍扩张之后,中央银行又祭出 “规模控制”办法,用以严控当年新增贷款规模,这使2010年之后中国每年的新增贷款额看起来的确得以控制,从未超过2009年创造的10万亿元大关。


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