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青霉的识别与防治
2011-12-28
赵县农牧局 作者:
Superman 浏览次数:
1475次
[导读]常见危害食用菌的种类有桔青霉、绳状青霉、黄青霉、圆弧青霉、苍白青霉、指状青霉和意大利青霉等,其多发生在真姬菇、平菇、香菇、金针菇、黑木耳、毛木耳等品种的袋料培养基上。青霉也是食用菌制种和栽培中常见的病原菌之一。青霉是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常见的杂…
常见危害食用菌的种类有桔青霉、绳状青霉、黄青霉、圆弧青霉、苍白青霉、指状青霉和意大利青霉等,其多发生在真姬菇、平菇、香菇、金针菇、黑木耳、毛木耳等品种的袋料培养基上。青霉也是食用菌制种和栽培中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青霉是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常见的杂菌,其主要危害食用菌的菌丝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引起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蘑菇等子实体病害。青霉菌危害食用菌的方式是与食用菌的培养料上形成的菌落交织起来,形成一层霉层,覆盖料面,阻隔料面空气;同时分泌出毒素,对食用菌的菌丝有致死作用。其发病初期青霉菌的菌丝与食用菌的菌丝极为相似,很难将二者区分。但当其分生孢子形成后,青霉菌则呈现出淡蓝色或绿色的粉层。青霉菌侵害了菌袋或污染了培养料后,会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使之不能形成子实体,即使形成了子实体也会使其变褐色腐烂。
在菌种培养期或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如受青霉污染后,初期会出现白色或黄白色绒毛状菌丝,1-2天后菌落逐渐转变为绿色或蓝色的粉状霉层,局限性生长,凡有青霉污染的地方,食用菌菌丝生长受抑制或不能生长。
青霉菌发布范围广,为腐生或弱性寄生,在很多有机物上均能生长,其孢子小、数量多,主要通过气流、昆虫及人工喷水等途径感染传播。在25℃-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容易发生,其分生孢子在1-2天内就萌发成白色菌丝,并很快就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凡有青霉菌污染的地方,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或不能生长。青霉喜在酸性的环境中生长,凡是显酸性的培养料极易发生此病。培养料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易产生此杂菌。
症状识别:培养料面发生青霉时,初期菌丝呈白色,菌落近圆形至不定形,外观略呈粉末状。随着孢子的大量产生,菌落的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绿色或蓝色。生长期菌落边缘常有1~2毫米呈白色,扩展较慢。老菌落表面常交织形成一层膜状物,覆盖在培养料面上,分泌毒素致食用菌菌丝体坏死。制种过程中,如发生严重可致菌种腐败报废;发菌期发生较重,可致局部料面不出菇。病原及发病规律危害食用菌的青霉均属半知菌青霉菌真菌。病菌大批生长时菌落呈蓝绿色。病菌分布广泛,多腐生或弱寄生,存在于多种有机物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入培养料,进行初次浸染。带菌的原辅料也是生料栽培的重要初浸染来源。浸染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昆虫、人工喷水和管理操作进行再浸染。高温利于发病,28℃~30℃条件下最易发生,分生孢子1~2天即能萌发形成白色菌丝,并迅速产生分生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