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老字号、老行当、老手艺
2012-02-01
青岛日报 作者:
Superman 浏览次数:
2120次
[导读]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听着“不欺客,要实诚”的朴素道理,心生温暖,回味良久。老字号、老行当、老手艺沉淀下来的不仅是对昔日的记忆,还有值得传承下去的职业信念,比如热爱,比如坚守,比如真诚,还有信心和希望……“谦祥益”情结抹不去眼看就要…
中午十一点半,老顾客、61岁的王女士走进店里。“媳妇,来了啊。”高焕花喜欢喊比她年轻的女士“媳妇”。“老姐姐,明天中午要去参加婚礼,得做条裤子,什么样的好啊?”“毛的上档次,做裤子板正,熨起杠杠来好看。”“哪个是毛的,给我挑一个吧。”“这是毛的,这也是毛的,毛的不沾灰,冬天就穿毛的。”“哪个好?”“这个最好,中国三毛的,多好看,喜欢这个蓝的吗?”“明天上午能拿到吗?”
高焕花立即拨通了店里裁缝的电话,然后告诉王女士,可以的,今天下午就做。
过了一阵子,一位小伙子来买缎面,高焕花拿出了样卡,仔细核对和小伙子拿来的颜色,她认真地说,家里有几麻袋的样卡,干一行就要专一行。
下午一点,老主顾老刘来找高焕花聊天,“老姐姐,卖了多少年的布了,还干啊,别干了,回家摆个摊。”“不行啊,这些布都是宝贝。这两年,高密的、黄岛的、平度的都来找我,问我搬到哪里去了。”高焕花说。
本报记者何俊
做蜡烛的手艺愿免费传
在胶南市海青镇修七元村,提起王文开,没有不知道的。尤其是临近过年,到他家买蜡烛的络绎不绝。从1979年开始,他做蜡烛已经33年了。
走进王文开的家中,首先看到的就是他摆在桌子中间的20多种红色蜡烛。“临近年根儿,这会儿主要是卖蜡烛,已经不做了!”王文开说。平时,王文开主要加工白蜡,过年的时候才加工红色蜡烛。
王文开说,虽然现在不限电了,可是到夏天刮风下大雨,很容易把电线杆刮倒,所以各村里的小卖部都有蜡烛卖。现在,他一年能做上三四吨的白蜡烛,挣万数来块钱。
红蜡烛是王文开收入的大头。一年做一万多对红蜡烛,收入在三万元左右。王文开说,不愁销路。
做红蜡烛要先将白蜡用大锅融化,然后加上红色的颜料。将融化的石蜡倒入模具中,就产生大小不一的蜡烛。红蜡还要经过一道刻版的工序。
提起刻版,王文开格外兴奋,在他看来,制的蜡好不好看,是否与众不同,就靠这一步了。所谓刻版,就是要用木头刻出模具,然后把图案印在蜡烛上。这需要自己设计,然后请木匠给刻出来,难就难在要设计好图案和所用词语。
王文开有五十多套刻版,他说,自己新刻的版比较好卖。比如,今年他就设计了有龙的图案及“普天同庆,新春佳节”字样的最新刻版。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村里原先五六个做蜡烛的,现在也只剩下了王文开。59岁的老王说,儿子媳妇不愿学这门手艺,都外出打工了。他说,谁想学这门手艺,他可以免费辅导,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