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星期一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国际热闻 >正文
中国下调部分亚太国家进口关税: 大豆关税降至零
2018-06-27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浏览次数: 990次
[导读]中国下调部分亚太国家进口关税: 大豆关税降至零

    中国将进一步下调部分亚太国家包括大豆在内的进口关税。

6月2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通知称,自今年7月1日起,对原产于孟加拉国、印度、老挝、韩国、斯里兰卡的进口货物适用《〈亚洲-太平洋贸易协定〉第二修正案》协定税率。包括农产品、海产品、能源、原材料等众多产品分别获得不同程度的关税税率下调。
作为中国参与的首个、且是唯一一个正在实施的连接东亚和南亚的区域贸易安排,这一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优惠贸易框架,形成一个28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正在进行的第四轮关税减让,使得这一区域的经贸联系变得空前密切。
在降税清单中,大豆类产品从3%降至零税率,其他农产品与水产品也实现了关税调降。在中美贸易博弈的关键时刻,这无疑有利于降低中国的制裁成本、扩大中国的多元化进口渠道。
多项产品下调进口关税
这份长达164页的关税调整清单涉及8549个税则号的商品,包括海产品、猪肉产品、果蔬、玉米、小麦、稻谷、高粱、烟草、有色金属及小金属矿砂及精矿、原油、液化天然气、褐煤等众多产品类别。其进口关税税率均将由原来的最惠国税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下调。
比如,纺织方面,染色的较轻质全棉平纹布自10%降至6.5%;原材料方面,不同厚度的热轧不锈钢平板税率多从10%降至9.3%,其他螺钉及螺栓从8%降至4%,工业用其他铜制品从10%降至6.5%。
商务部研究院亚洲所区域合作中心副主任杜国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对部分亚太国家降低关税,凸显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信心与决心。近期以来,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逆潮涌动,中国有着不为所动的自信,积极主动地扩大进口有利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稳定,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也符合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杜国臣表示,中国正在积极建设与周边地区的自由贸易体系,《亚洲-太平洋贸易协定》所涉国家大都在中国周边,贸易联系密切,且多数处在“一带一路”沿线,其发展对于未来的RCEP、亚太自贸区、乃至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亚洲-太平洋贸易协定》的前身是签订于1975年的《曼谷协定》,这是一个一般性的促进优惠贸易的安排,虽然《协定》还达不到自贸协定(FTA)的水平,但各成员国间已经推动了多轮关税减免。
“在中国还没有实施自贸区战略时,就已经加入了《曼谷协定》,在最惠国待遇之外,对成员国‘开小灶’实施了协定关税,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正在推动这一协定的升级。”他表示。
正在进行的《亚太贸易协定》第四轮关税减让自2007年开始谈判,历时9年签订了成果文件《亚太贸易协定第二修正案》,并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据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此前介绍,在第四轮关税减让中,面向全体成员的一般关税减让降税数目多达10312个,比第三轮谈判增长2.5倍,平均降税税目比例超过28%,平均降税幅度为33%。
杜国臣表示,《亚太贸易协定》与基于APEC的亚太自贸区,以及正在谈判中的RCEP都是亚太区域重要的贸易安排,其中亚太自贸区范围更为广泛,推进需要时间,RCEP成员间发展悬殊,加之日本等国对此并不积极,其落地也任重而道远;而《亚太贸易协定》则是现阶段更务实的一个安排,在过去一段时间也大大促进了这一区域贸易的发展。
根据商务部数据,2001-2015年,中国与《协定》其他成员双边贸易额从410亿美元扩大至3696亿美元,增长近9倍。其中,中国对其他《协定》成员出口从159亿美元扩大至1793亿美元,增长约11倍;进口从251亿美元扩大至1903亿美元,增长约8倍。
大豆进口关税下降至零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协定税率清单中,农产品、食品领域中多项产品都降低了关税。
其中,黄大豆、黑大豆、青大豆和其他大豆均从3%降至零税率,干牛豆、干豇豆及菜豆、干巴姆巴拉豆由7%降至3.5%,提炼豆油所得的油渣饼(豆饼)等也由5%降至零关税;其他活鳗鱼从10%的最惠国税率调至6.7%,鲜、冷带鱼从12%降至8%,冻冷水小虾虾仁从8%降至4%。
本月中旬,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另一项通知是《关于对原产于美国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为回击美国对华发起的加征关税措施,中国宣布,将对美国大豆等多个领域的农产品以及水产品、汽车等征收25%的关税。
白明表示,在中美贸易战博弈的关键时刻,降低其他国家的进口关税有利于降低中国的制裁成本、扩大中国的多元化进口渠道,提振中国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对方的成本。
杜国臣表示,中国对高质量农产品、水产品等商品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增加美国的关税成本而消失。此前有观点认为中国制裁这些农产品会抬升物价,增加中国的成本,这是片面的说法。“这些产品具备很强的可替代性,在自由市场中,即便美国产品不进来,我们还有别的贸易伙伴可以提供,后者可以对冲成本的上升,对美制裁不会明显抬升中国的物价。”
在大豆方面,白明表示,韩国、孟加拉国、老挝和斯里兰卡等协定成员国并非全球主要的大豆供应国,也不是中国进口大豆的主要来源国,短期内很难形成大规模的供应。然而,降低大豆关税有利于刺激这些国家调整种植结构,这有利于降低中国对部分国家的依赖度。
中国进口大豆的三大来源国是巴西、美国和阿根廷。其中,去年有5093万吨大豆来自巴西,占了中国大豆总进口量的53.3%。美国大豆的比例为34.4%,为2006年以来最低占比。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几乎买了全球市场上近六成的大豆。去年中国进口大豆9554万吨,创下历史纪录,占全年粮食进口总量的73.1%。其中,来自美国的占比约1/3。大豆是去年美国对华出口量最大的农产品,出口价值120亿美元。
“中国人消费了大量猪肉,豆粕是肉猪催肥的重要饲料,进口大豆的主要用途就是制做豆粕饲料。当前正值南美大豆集中上市季节,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都有意向中国出口大豆,俄罗斯也有意增加对华出口。另一方面,中国也在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依赖度。”他表示。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8-2019年度大豆进口预计出现十五年来首次下降,预计进口量为950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100万吨。预计这一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可能同比增长8.8%,至847万公顷;产量预计在1580万吨,同比增长8.6%。
而据美国农业部近期公布的报告,2017-2018年度迄今,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销售总量同比减少20.4%。
 

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