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齐升的背后,是国内啤酒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和销售费用进一步加大换来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青啤进军了个性化啤酒的私人定制业务和毛利率更高的苏打水品类,华润雪花的下半场拿什么去打?
国内啤酒企业要在中高端啤酒的市场份额上缩小和国际啤酒巨头的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继青岛啤酒(600600.SH)打响国内啤酒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第一枪、净利创下新高后,日前,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润啤酒,00291.HK)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24%,为18.71亿元。国内第一和第二大啤酒生产企业均实现了销量的同比增长,且在中高端销量上的增长明显快于整体销量增速。在销量增长远远高于国内啤酒行业平均水平下,具有品牌优势的这两大国内啤酒巨头均实现了整体均价的同比上升。
国内啤酒企业要在中高端啤酒的市场份额上缩小和国际啤酒巨头的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营业收入增速比肩国内对手、中高端销量同样甚至更快的增长,和国内企业的高增长相比,国际群雄毫不示弱。除百威英博在中国因今年南方雨水较多,造成销量同比微降外,它和喜力、嘉士伯今年上半年同样实现了业绩“大丰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公开的半年报显示,百威英博中国区的营收同比增长7.4%,嘉士伯亚太地区的营收高达同比两位数增长。在中国,1-6月,嘉士伯的啤酒销量和中高端啤酒销量均同比增长9%。
面对国际啤酒巨头的咄咄态势,国内啤酒企业拿什么在比拼?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无论是青啤还是华润啤酒,自有品牌的销量增长和价格提升,是国内啤酒生产企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后“崛起”的主要原因。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4月,华润啤酒收购喜力中国的交易完成交割后,喜力在中国的7家公司对华润啤酒的财务影响并不大。
但量价齐升的背后,是国内啤酒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和销售费用进一步加大换来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青啤进军了个性化啤酒的私人定制业务和毛利率更高的苏打水品类,华润雪花的下半场拿什么去打?
量价齐升和高投放
华润啤酒延续了去年上半年业绩的高增长势头。
半年报显示,华润啤酒今年上半年的综合营业额为188.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2%。该公司股东应占综合溢利较去年同期增长24%,为18.71亿元。去年上半年,华润啤酒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样是两位数的同比增速。
和去年华润啤酒局部市场因产品涨价造成销量减少,导致整体销量有所下滑不同,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了量价齐升。半年报表明,华润啤酒的啤酒销量比去年同期上升2.6%,至约637.5万千升。其中,中高档啤酒销量同比增长7%,使整体平均售价较去年同期上升4.5%。该公司上半年整体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12.7%。
对量价齐升,该公司归结原因为受益于啤酒市场消费升级, 整体啤酒市场容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就公司内部而言,则受益于品牌重塑战略,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加上收购喜力中国业务的贡献而增加。
整体啤酒市场容量是不是有所扩大?对此,另一家国内啤酒生产企业青岛啤酒看法有所不同。在半年报中,青岛啤酒拿出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上半年中国啤酒市场实现啤酒产量1948.8万千升,同比微增0.8%。同样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企业产量上报数据,去年,全国共完成啤酒产量3812万千升,同比微增0.5%,是2014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由此看来,行业扩容的力度并不大。
但青啤的半年报也表明,企业内部把握创新机会,在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下,行业产能及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才是一二大啤酒企业包括销量在内,业绩实现正增长的主要原因。对此,华润啤酒首席执行官侯孝海在近日举行的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将其总结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有质量增长”三大管理主题。
自有品牌的升级换代,是青啤和华润啤酒挑战市场的杀手锏。
一直以来,青啤主打国产品牌的自主高端化,先后研发出“经典1903、全麦白啤、原浆、皮尔森、青岛啤酒IPA”等新特啤酒产品。华润啤酒从去年开始,先是对勇闯天涯系列进行升级,推出中档以上的Super X提高售价,去年底又推出匠心营造高端啤酒。今年4月,雪花啤酒推出中高端产品马尔斯绿啤酒,持续丰富了产品组合,提升中高端啤酒销量和品牌形象。
华润啤酒在半年报中表示,继今年4月29日完成对喜力中国并购交易的交割后,Heineken商标许可协议和框架协议已同日正式生效。但该业务对上半年华润啤酒的财务表现影响不大。在188.25亿元的营业额中,喜力中国的贡献仅约3.75亿元。
依赖本土品牌开拓以外资啤酒为主的中高端市场,无疑给两大啤酒巨头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尤其是销售费用的增长。
青岛啤酒在半年报中称,面对原材料成本上涨的严峻挑战,公司在努力提升产品结构和价格的同时,持续优化成本控制和费用投入,加强费用有效性管理,保持了公司量利持续稳定增长。因包材上涨,青啤今年上半年营业成本上涨8%;因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青啤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0%,销售费用率为18%。
华润啤酒也公开表示,销售成本因部分原材料成本上涨及产品结构提升而增加。该公司对新品加大广告投入,加上收购喜力中国业务的影响,使整体销售及分销费用较去年同期上升13%。
国内国际“双品牌组合群”
面对原有产品升级和新品横空出世带来的巨大投入,青啤选择了走啤酒定制化之路和进军新品类,比如毛利率更高的苏打水。
“未来希望打造中国品牌和喜力国际品牌的‘双品牌组合群’,应对国际竞争对手和国内竞争对手,同时在中国品牌和国际品牌两大领域的高端市场夺取更多份额。”16日,侯孝海在华润啤酒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说,目前在高端市场上,雪花啤酒大概占了15%左右的份额。华润啤酒未来的目标希望能跟主要的对手非常接近,希望未来在整个高端市场至少能占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
收购喜力中国就是侯孝海要打的另外一张牌。
4月29日,华润啤酒向喜力集团收购了7家公司的全部股权,即喜力(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喜力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喜力啤酒(上海)有限公司、喜力酿酒(广州)有限公司、喜力酿酒(浙江)有限公司、喜力酿酒(海南)有限公司,和喜力香港有限公司(统称喜力中国)。总现金对价为23.55亿港元,双方按已同意的价格调整项目进行调整。6月30日,华润啤酒已支付临时对价28.82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币24.72亿元),但最终对价双方尚未达成共识。
虽然收购喜力中国交割后,目前看来并没有对财务贡献有大的提升,但华润啤酒将其视为长期战略合作,提供在中国高端啤酒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和战略性机遇。“这个合作我们可以获取两个资源,一是喜力国际品牌的资源,一个是喜力目前在中国高端市场的份额和一些渠道资源。”侯孝海在业绩发布会上说,目前,该公司对喜力中国的整合进展非常顺利,超出预期。同时,公司开始推动喜力在全国的交叉销售,产品逐步在全国各个地区上市。
侯孝海表示,“通过引进喜力一系列的品牌,我们希望喜力能在12元到15元之间的价格细分,能够确定它在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未来希望能够获得“跟科罗娜比较接近的一个市场份额”。
未来2到3年,在国际品牌的运作上,华润啤酒将把主要精力放到喜力的销售场合。喜力中国旗下有四五个产品,主力产品有四个。“今年对喜力主要是整合期,明后年会有‘重大动作’来推动喜力在全国的销售。”侯孝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