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亏三年后,现代牧业首度实现扭亏。8月26日晚,奶牛养殖企业中国现代牧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牧业”)公布2019年中期业绩,公司实现净利1.25亿元。在原奶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现代牧业的表现无疑是一丝曙光。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现代牧业的扭亏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回暖。未来,上下游企业可以通过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等模式从根本上来降低养殖成本,从而加速上游企业的良性运营步伐。
扭亏为盈
现代牧业2019年中期业绩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净利1.2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4亿元。至此,现代牧业正式扭亏。作为一家专门从事奶牛养殖和牛奶生产的企业,现代牧业是国内最大的原奶企业。此前受进口大包粉冲击、原奶价格低迷以及下游液奶业务亏损等影响,现代牧业自2016年起持续亏损。
原料奶业务一直是现代牧业的主营业务。2019年上半年,原料奶业务已占现代牧业总营收100%,销售额同比增长9.6%。此外,现代牧业在牧场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截至2019年上半年,现代牧业已经在中国内地7个省区营运26个万头级牧场。以畜群规模计,现代牧业为中国内地最大奶牛养殖公司以及最大原奶生产商。报告期内,现代牧业畜群规模约达22.68万头,每头成乳牛的年化产奶量达10.6吨,同比增加2.91%;产奶量达68.2万吨,同比增加7.23%。
蒙牛动力
在业内看来,现代牧业的成功扭亏离不开蒙牛以及新乳业这两座“靠山”的支持。根据2019年半年报,现代牧业约78%的原奶销售给了控股股东蒙牛。
2017年初,蒙牛两次向现代牧业发起强制性现金要约,现持有现代牧业约61%的股份。此后,蒙牛对现代牧业进行了一系列“输血”。今年7月,新乳业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7.092亿元认购及购买现代牧业股份,占其新发行股份后总发行股本的9.2846%。彼时,新乳业品牌部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新乳业将从现代牧业取得稳定、优质的奶源供应。
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乳业专家宋亮表示,现代牧业扭亏主要受益于蒙牛支持、资产处置等因素。“蒙牛对现代牧业进行资产处置,大量的奶牛被淘汰,降低了其成本。同时蒙牛为现代牧业的原奶收购价格和数量托底,蒙牛对现代牧业下游系统的重新整理,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最终实现现代牧业的财务性盈利。”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新乳业的入股对于现代牧业的扭亏有很大的支撑。二者各取所需,新希望也得到了优质的奶源。
对此,现代牧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几年,公司严格执行提单产、降成本、增效益的战略。一方面致力建立核心牛群,提高单产及成乳牛占比;同时逐步借助蒙牛统采平台“爱养牛”采购大宗饲料等,以量换价,促进现金成本的持续下降。在下游品牌奶业务方面,现代牧业与蒙牛合营的工厂于去年二季度正式成立。受惠于销售模式的改变,品牌奶业务实现持续盈利。
利好待定
作为最大的原奶生产商,现代牧业的扭亏给行业注入了强心针。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原奶需求一直一蹶不振。资料显示,2009-2013年原奶价格持续上涨后,行业又受到低价进口大包粉的冲击,2014年开始,中国原奶价格进入了持续下跌周期。
今年早些时候,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第四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3.61元/公斤,这一价格已经是2015年奶价大跌以来回升的新高。这给上游企业带来了福音。数据显示,西部牧业2018年实现净利1971万元,同比扭亏。原生态牧业近日也发布公告称,公司预期上半年业绩将同比扭亏为盈。
上下游一体化或将成为原奶行业未来的出路之一。据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介绍,目前国内原奶供不应求状况依然显著,预计下半年奶价仍将有稳健、持续的增长。不过,在宋亮看来,原奶行业回暖的信号并没有释放出来。当前中国奶源基础薄弱,同时收奶的积极性并不高。奶源整体价格仍然是跟年初相当,并没有大幅上涨。“未来中国原奶行业应该以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产业组织方式为核心建立养殖模式,从根本上来降低养殖成本,从而推动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
朱丹蓬则认为,从国内最大原奶企业的扭亏可以看到,中国乳业资本的活跃度正在增强,随着整个乳业竞争的加剧,消费端对优质原奶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加速了现代牧业等上游企业的良性运营步伐。(作者: 姚倩 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