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2 星期天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科技前沿 >正文
东亚人多具“杜康”基因 可降解酒精毒素但不意味更能喝酒
2011-07-20 科学时报 作者: 黄辛 陆洋 浏览次数: 1158次
[导读]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李辉博士研究组研究发现,参与酒精(乙醇)代谢的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B)的第七类变体仅存在于中国人及与中国人有关的人群,如韩国、日本等东亚人群中间,占70%以上。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李辉博士研究组研究发现,参与酒精(乙醇)代谢的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B)的第七类变体仅存在于中国人及与中国人有关的人群,如韩国、日本等东亚人群中间,占70%以上。李辉说:"我们是通过对全世界46个人群共数千个基因样本进行分析得出的这个结论。"该研究成果近日已发表于《人类遗传学年报》。

    李辉表示:"乙醇脱氢酶基因的第七类变体不仅可以降解乙醇,还可以降解和乙醇结构相关的一系列化学物质。这些元素在食品的储存中间经常出现,很多都有毒,例如粮食储存久了就会发霉变质,产生很多类似的毒素。"

    该研究组也发现,乙醇脱氢酶基因的第七类变体形成于2800年前,而且快速在人群中扩散,和传说中的"杜康酿酒"发生在同一个时期,因此他们戏称这种基因为"杜康"基因,并且分析发现"杜康"基因在那一时期快速扩散并非巧合,而是由于"正选择",即在大自然的作用下选择出有利于生存的性状。

    据李辉介绍,两三千年前正值中国农业生产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粮食富余且大量囤积,由于缺乏科学的储存方法,粮食会产生毒素。之后,粮食酿酒出现,饮酒开始流行,而酒中所含毒素更高。"因为大家的基因不一样,有的人可以把这些毒素降解掉,有的人则因不能降解而死亡,所以当时产生了大范围的优胜劣汰。而’杜康’基因以一个偶然的因素演化来,正好又适应了当时的生活条件,这也就是’正选择’."李辉说道。

    当《科学时报》记者问及为何"杜康"基因只存在于东亚人体内时,李辉说:"基因的突变是偶然的,并不是有特殊的需求就必然产生的。"他进一步解释说,其他国家喝酒的历史没有中国人那么久,并且他们很多不是采用粮食酿酒,而是用葡萄等水果来制酒。而和乙醇相关的毒素主要存在于囤积的粮食和粮食酿成的酒中。"不过欧洲人酒精中毒的比例的确非常高,相对而言东亚人酒精中毒的比例就少很多。"

    那么中国人拥有"杜康"基因,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更能喝酒"?李辉表示:"当然不是,’杜康’基因只能对酒精解决一部分问题,例如除了酒精有危害,乙醇降解后形成的乙醛对人体危害也很大,总之酒永远是危害大于益处的。"


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