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星期一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养殖技术 >正文
工程院院士赵法箴:南美白对虾养殖弄潮儿
2013-06-02 中国水产信息网 作者: Superman 浏览次数: 2030次
[导读]从最初解决对虾能否养殖,到人工育苗取得突破,再到掀起国内第二次“海水养殖浪潮”,几十个春秋寒暑,他一直在养殖池子边上边实验边生产。赵法箴,中国工程院院士。1935年生于山东省莱州,195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水产系。中国…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兴起,虾苗供应仅靠人工养殖无法满足,养殖户基本上还是依靠从大海中捕捞自然苗。“这种方式对自然资源的损害太大,不能持续。”赵法箴深感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若不及时解决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必将严重阻碍我国对虾养殖事业的发展。
  “文革”结束后,赵法箴将工作重点放到了虾苗大规模养殖上。在1979年底召开的全国对虾养殖工作会议上,他就对虾育苗攻关问题作了重点发言,提出用2—3年的时间,攻克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关。
  1980年,他联合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山东海洋渔业所等单位,对“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进行攻关。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提前一年使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获得成功。
  最直接的成果是,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从1978年的450吨猛增至1991年的22万多吨,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依赖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仅 1982—1992年,全国养殖对虾直接产值累计超过400亿元。这是继海藻养殖之后,我国掀起的又一次海水养殖浪潮。
  搞科研要与生产相结合
  赵法箴说,自己所有的科研课题与项目都来自生产实践。“我的科研,都是与生产紧密联系。因为我们都是边实验边生产,生产中的问题马上通过实验来解决,所以我们的成果出来后,推广得非常迅速。”
  在他看来,科研人员尤其是以应用型研究为方向的科研人员,一定要与生产相联系,“搞科研不和生产联系,怎么能知道技术在生产中遇到哪些问题?”
  “现在有些科研人员,为了成果而成果,成果出来后就放在那里,也不去推广转化,这有问题。”赵法箴说,他一直告诉自己的科研团队,不能离开生产一线。
  虽然现在不从事具体的研究工作,但赵法箴还是很关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蓝色经济区的建设,青岛打造蓝色硅谷,对我们海洋科研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这说明海洋科技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也会有更大的舞台来发挥自己的才能。”(香冬)

责任编辑:superman


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