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池塘养殖新法的水质管理技术
2013-08-05
中国水产信息网 作者:
Superman 浏览次数:
1200次
[导读]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黄颡鱼成鱼养殖新法的水质管理技术。
一,定期加注新水
一般每10天~15天注水1次,高温季节每7天~10天换水1次,每次注换水量15厘米~30厘米。
二,掌握适宜水位
鱼种刚下池时保持池水深70厘米~80厘米,以利水温提高和浮游生物繁殖,以后随着水温的提高逐渐加深到1.5米~1.8米。
三,调节池塘水质
每半月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克化水全池泼洒1次,保持池水pH值在7~8.4之间;每10天左右在食场和增氧机处用2千克漂白粉或5千克生石灰化水泼洒1次,进行局部水体消毒;每池配1.5KW增氧机1台,根据天气和水质变化情况,科学合理开机增氧。
四,控制池水肥度
黄颡鱼在体长8厘米以前,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应通过适当施肥保持池水适宜肥度,透明度掌握在20厘米~30厘米;鱼体长8厘米以上,食性已经转变,要改施肥为投喂饲料为主,控制池水肥度,保持透明度30厘米左右,溶氧量在4毫克/升以上。(白玉)
责任编辑:sup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