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类似的情况,在山西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事半利倍的“勾兑术”
勾兑是逐利的产物。
事实上,“餐厨三宝”各自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传统酿制工艺流程。
以镇江香醋为例,这套工艺至今已在镇江流传170余年,包括大大小小40多道工序。
所谓“酿醋先酿酒”,先要将糯米饭蒸熟后加入酒药、麦曲等发酵剂,制出酒醪。
接着,制醋。镇江香醋所用的是一种“固态分层发酵”工艺,目前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言之,即在发酵缸中加入酒醪、麸皮、稻糠,拌成固态,等温度适宜时接入醋酸菌,并每天翻动混合料,使之透氧、醋化、发酵,最后,将发酵成熟的醋醅封存。
“‘醋’的右边是一个‘昔’字,廿一日,而民间也有二十一日方成醋的说法,换言之,仅从醇变为酸(即醋酸发酵)就需要半个多月的工夫。”镇江醋文化博物馆的专业解说员告诉记者,醋醅将置于带有过滤功能的淋醋缸中,醋酸溶于水,而溶液经过滤后再度淋向醋醅,周而复始,循环多次,直至得到生醋。而后,这一溶液将被煮沸、灭菌、浓缩,即,煎醋。
至此,历时60余日,醋已初成,但装罐入市前,“香醋”至少需经半年陈酿,而陈醋为一年。
与酿制醋相较,配制醋的主要工序大致相同,但成本被大幅压低。
“通常,如果浓缩到5.0甚至更高的酸度,那么,一吨糯米大约只能产醋6000斤,而不少小作坊通过兑水稀释等操作后,醋的酸度只有1.0,但产量却能翻几番,达到3万—4万斤。”
林凡对记者谈到,下一步,此种半成品将被兑入食用冰醋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等物质,使之成为酸度、氨基酸含量均达标的酸性溶液。
“生产配制醋的厂家大多为谋求利益最大化而简化工艺,比如,麦曲是产生镇江香醋独特风味的重要辅料,但通常却被它们‘省’掉了;又如,传统工艺要求淋醋时加入炒米色,这是镇江香醋的独特颜色,通过炒米、浸泡、提炼等方法制成,而小型醋厂往往直接以廉价的食用色素作为替代。”林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