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一处蔬菜种植地前,菜农王明城将从自家地里收上来的豆角放在旁边的河里洗刷(7月21日摄)。
从田间到餐桌一路“绿灯”
“新华视点”记者 葛如江 姜刚
新华社记者 姜刚摄
豆角、茄子、白菜是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然而,这些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的蔬菜,更是和农药一起度过“一生”:一根豆角被“喂”11种农药,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种农药,刚喷过农药的蔬菜第二天就被采摘下来,运往市场销售。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追踪安徽部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后发现,3个流通环节的农残检测竟一路“绿灯”,对于蔬菜的农残检测,有关部门回应称既“管不住”又“管不全”。
菜农“想当然”打药
“现在种菜不容易,三天两头要打药,基本上没有不打药的蔬菜。”正在给豆角打药的合肥菜农66岁的王明城说,这个月基本上是每天一打,不打药蔬菜就没有收成。
老王家种了3.5亩豆角,从4月初开始播种,现在即将下市。在不远处的沟塘边,记者仔细地数了数,他一共打了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等3大类11种农药。其中,杀虫剂有7种,如点阵氟氯氰菊酯、功卡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菌剂有3种,如田园农博士毒氟磷、中保克毒宝吗啉胍等;杀螨剂有1种,如哒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