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 星期六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国内热闻 >正文
探查“威海菜”之一 威海蔬菜自给率不足三成
2011-08-22 威海晚报 威海新闻网 作者: 浏览次数: 476次
[导读]据农业部门有关人士介绍,我市蔬菜自给率不足三成,市民餐桌上的常见蔬菜大都来自外地。

  市民餐桌上的蔬菜是否安全?来源何地?相关部门怎样监管?为此,威海晚报特别策划了“探查‘威海菜’行动”,对我市蔬菜种植、采购、运输、市场和消费等环节实施追踪报道,为市民还原一个透明的蔬菜市场。

  今日威海晚报将聚焦威海市场上的蔬菜来源。据农业部门有关人士介绍,我市蔬菜自给率不足三成,市民餐桌上的常见蔬菜大都来自外地。

  餐桌上唱主角的是寿光菜        

  从8月初到8月中旬,记者多次探访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见到的大多是挂着外地牌照的运菜车。

  8月5日凌晨2时30分,零售商贩们纷纷来到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批发蔬菜。经营冬瓜10多年的刁女士说,威海本地冬瓜很少,大多来自江苏常熟。经营大姜的屈先生说,目前市场上的大姜大多产自乳山,其它种类的蔬菜基本来自外地。从事蔬菜生意12年的于先生,当天运来的是整车芹菜。他说,这是前一天从潍坊寿光运来的。于先生表示,目前市场上的芹菜大都来自寿光,本地芹菜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在市场上,记者还看到从寿光运来的白菜、茭瓜、花菜、胡萝卜等,许多批发商说,他们进的菜是从寿光运来的。        

  市农业局农技站站长黄顺之介绍,威海本地蔬菜种植面积在30万亩左右,年产量100余万吨,供应量不足,7成蔬菜来自外地,其中寿光菜最多,其次是海阳菜。    

  本地农民种菜积极性不高

  威海菜自给率为何不高?黄顺之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市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利于蔬菜生长,二是农民种菜的积极性不高。

  黄顺之说,威海属于丘陵地区,土壤条件相较内陆地区有差距,加之灾害性天气时常出现,因此,虽然常见的蔬菜品种在我市都有种植,但规模都不大,产量也较低。我市成规模的蔬菜基地很少,家家悦在文登宋村建立的蔬菜基地算规模大的。除了自然条件外,农民种菜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种菜收入不如打工或从事其它行业。

  菜农孙修敏在羊亭有29个蔬菜大棚,种植菜豆、芸豆、萝卜和白菜等,她说,蔬菜价格这几年一直在上涨,种菜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涨得更快。2009年雇一个工人,每个月工资1000元左右,现在得1500元,仅工人工资每年就要支出5万元以上。孙修敏说,她一家三口种那么多菜,操那么多心,一年也就挣个七八万元,不如打工赚得多。“打工1个月能挣2000元,3个人一年也能挣七八万元。”孙修敏说,前几个月她去文登,发现以前和她一起种菜的菜农,现在都不种菜了,而是给人打工了。“我租地的合同签了30年,不干不行,只能希望蔬菜卖个好价钱,政府多给点扶持了。”        

  黄顺之坦言,从总体看,威海蔬菜种植规模在省内算比较低的。本地菜量少,但优势也很明显,一是新鲜,很多市民愿意购买新鲜的本地菜,二是质量好,因此比外地菜至少贵两成。

  八九月份本地菜更少

  市农科院副院长刘连成介绍,6月份以后威海进入高温多雨季节,不利于蔬菜生长。到了8、9月份蔬菜收获时,市场上的本地菜就更少了,我市蔬菜供应缺口也进一步加大。不仅本地菜少了,临近的海阳及寿光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这个季节的蔬菜价格浮动相对大一些。

  记者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走访发现,市场内除了省内的运菜车外,还有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外省的运菜车。工作人员介绍,为保证市场供应,我市夏季市场上的蔬菜来源广泛,全国各地都有。

  为调节淡季蔬菜供应,我市建成了4处淡季蔬菜基地,分别位于农科院试验农场、文登市宋村、界石、葛家镇,蔬菜品种主要为芽苗菜、叶菜、越夏西红柿和水果型黄瓜等。为了使市民夏季的“菜篮子”更丰富,市农科院还引进了44个蔬菜新品种,以蔬菜越夏栽培新技术为重点,在蔬菜基地进行示范推广。


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