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不论从现实分析还是理论研究来看,这次物价上涨是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与我国前几次通货膨胀最大的区别。首先,由于需求绝对增加和供给相对减少,我国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将是中长期趋势。其次“刘易斯拐点”临近,要素价格改革,使劳动力、土地、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第三,包括原油、铁矿石、铜、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高位徘徊,我国输入性通胀预期短期内难以消除。第四,经常项目顺差短期很难逆转,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变,国内货币的被动投放还将继续,流动性充裕是物价上涨的必要条件。
问诊猪价大起大落
调控政策疑似放大波动
猪价低的时候没有补贴,猪价高的时候才给补贴,很容易放大价格波动。
“国家补贴政策一出来,业内一片担忧。”谈到国家对生猪市场的调控,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说。据了解,国务院今年7月底下发的《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继续按照每头每年100元的标准,对能繁母猪发放饲养补贴。
事实上,当“有形之手”希望抚平猪价剧烈的波幅时,结果却可能事与愿违。
2007年的教训还并不遥远。当年国家用于扶持发展养猪生产的资金投入达到150多亿元,包括对能繁母猪的补贴,从而造成短期母猪养殖量急剧上升,供求不平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成为2009年生猪市场持续低迷直至亏损的主要原因。
这种调控被一些学者形容为“被动的即景式的价格调控”,在应对外部冲击时显得无能为力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除了补贴政策,目前政府调控猪价的主要手段还有收储和放储。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和《防止猪价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下简称《预案》),当猪粮比价高于9比1时,政府将适时投放政府冻肉储备,必要时向城乡低保对象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发放临时补贴;当猪粮比价低于6比1时,则根据市场情况增加中央和地方冻猪肉储备。
2010年上半年猪粮比价跌破6比1的盈亏平衡点,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分期分批启动了《预案》规定的三级、二级响应机制,从而遏制了生猪价格的过快下跌。近期,由于猪肉价格高涨,不少城市又纷纷向市场投放储备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