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17日电 题:“菜价涨了,受益的不是俺”——菜贩子的一天
记者 潘旭
8月16日23点刚过,48岁身材消瘦的菜贩子马翠连起床了,仅睡了3个小时。他骑上三轮电瓶车,早早赶往上海真北蔬菜批发市场。
“只有到得早才能进到新鲜货。”马翠连说。
在批发市场里进菜可不简单。马翠连事先列好30多个品种的菜单,1小时里才置办了4种,有些货要凌晨两三点才到,只能等。昏暗的灯光下,他把鸡毛菜、青菜、豇豆和藕从列表里勾去,又点了点腰包里的钱。
进货量取决于生意好坏,当天他准备了1000元。这意味着前一天的生意不好,有很多菜没卖完。
200多斤的菜备齐了,马翠连开着三轮赶往真华菜场。妻子王绪芳每天5点会在摊位上和他会合,搬运、整理、上摊,一直持续到顾客前来。
夫妻俩租了两个连在一起的摊位,每月1800元,加上水电等花销200多元,这笔硬支出折算到每天就有70元。王绪芳算了笔账:每天至少要卖掉300斤菜,每斤菜平均挣5毛钱,才有80元净利润,每月挣2400元。“生意好的话三四千元也有,不过夏天很难。”
夏天的菜容易坏,有些白天卖不掉晚上就得扔掉。马翠连边说边扔掉了大半筐花生,“生意不好时一天要扔掉四五十斤菜”。
摊位上的台式电扇舍不得开,因为一度电要1.2元。尽管如此节约,夫妻俩想在夏天守住每天80元的“利润线”仍然要动一番脑筋。王绪芳说:“菜价是涨了,可俺们卖菜的没得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