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安徽合肥某事业单位的张先生在酒店宴请客人,因为宾客中有位酷爱红酒的教授,所以张先生特意点了一瓶售价400多元的进口红酒。结果酒上来之后,教授品出酒是假的,酒店立刻道歉并表示不收酒钱。“幸亏是个懂行的去了,不然就被骗了。”张先生称。而据业内人士介绍,红酒市场上,“山寨”现象和造假现象屡见不鲜,而打假难度也相当大。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二环路外经大厦附近一家大型卖场。在这里记者看到,近千瓶红酒中,拥有“洋名字”的酒绝大多数产自国外。但在望江西路一家大型超市红酒专区,记者看到,一瓶名为“玛丽××红”的葡萄酒产地却为山东青岛。而像这样取个洋名字,其实却是国内产的红酒并不少见,价格也不高。1升的“玛丽××红”价格仅为11.5元。与此同时,红酒市场上“傍名牌”的情况也很常见,拉非、拉斐……这些价格不菲的红酒品牌,和法国进口拉菲红酒是什么关系?一般的顾客根本分不清楚。
安徽省葡萄酒商会的负责人金泽华,同时也是合肥一家红酒商贸公司负责人,他表示安徽省的红酒市场潜力很大。但目前葡萄酒销售中存在的“傍名牌”、“山寨”等现象,严重制约着行业发展,影响葡萄酒在普通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金泽华向记者透露,他的公司曾经有过价值好几百万的正宗拉菲红酒,但在国内拉菲假冒成风的环境下已经无法销售,只好转手给其他同行,“业内初步估计,现在市场上相当比例的‘拉菲’是假的。”合肥某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先生则透露,曾有人专门到酒店门口,坐等回收拉菲、卡斯特等高档进口红酒瓶,这些酒瓶很多被用来造假牟取暴利。
“进口葡萄酒由于年份、产区、等级、酒庄、葡萄品种、品牌、进口量等众多因素的不同,价格可能相去甚远。而红酒市场与白酒市场不同,真正懂行的人很少,这就让造假售假者更加肆无忌惮。”采访中,一位葡萄酒经销商如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正规厂家经销商,同时承担了打假的任务。孙先生告诉记者,由于缺乏行业标准,而进口红酒又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公司不得不自行设置了一个打假办公室,由专门人员到市场上查探,一旦发现有红酒冒充公司代理的品牌,立即到工商部门投诉。
安徽省工商局食品处负责人王朝忠告诉记者,上半年他们也曾组织过两次葡萄酒专项检查,发现最严重的问题依然是傍名牌等,“这也是国内葡萄酒行业的一个普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