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地处我省西部旱区,水资源短缺,平均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十年十春旱。2004年以前,粮食产量一直在40亿斤左右徘徊。
然而,我市去年产粮突破百亿斤,用不足全省5.1%的耕地,产出了全省10.8%的粮食。
巨变,缘何而起
四年前,春季低温、夏季大旱,林源镇农民孔爱芹种了100亩玉米,产粮2万多斤,本儿都没合上。当地流传着一句话:种玉米等于锻炼身体。
2008年,全市推广玉米膜下滴灌,孔爱芹做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当年,44亩膜下滴灌玉米产粮6万斤,亩产近1400斤,让她笑得合不拢嘴,像吃了蜂蜜似的,逢人便夸膜下滴灌好。
2008年以来,我市共推广了322万亩玉米膜下滴灌,平均单产2000斤,是常规种植玉米的一倍。去年,粮食产量突破100亿斤,较2004年翻了一倍还有余。
目前,我市膜下滴灌玉米采用“ 两垄一平台”的栽培模式,亩保苗4200至4500株,比常规玉米多1000株以上,也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现在每个农民能照顾200多亩玉米。同时,玉米地覆上膜以后,能增加200多摄氏度积温,延长生长期7到10天,山西、郑州、河南、吉林的一些高产玉米品种也纷纷落户大庆。
玉米膜下滴灌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遇干旱年份,增产效果更为明显。膜下滴灌种植玉米,一亩地仅需30 立方米水,用水量是喷灌的一半,是漫灌的七分之一。如果全市建成400万亩膜下滴灌玉米,年可节水3 亿立方米。用这些结余的水量,可发展旱田灌溉700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