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市场上销售的“山西老陈醋”有95%系勾兑而成,市场上销售的真正意义上的山西老陈醋不足5%,也就是说,消费者平常喝的基本都是醋精勾兑的。味千拉面的汤底是由浓缩液兑制而成,永和豆浆也被曝光使用豆浆粉调制豆浆……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的推测一下,走上我们餐桌的,全部都是添加剂“添”出来的食物?
不要让“勾兑”伤了消费者的心
目前我国食醋生产有两个标准,其中酿造食醋是国家标准,配制食醋是行业标准。酿造食醋是按照传统工艺用米发酵而成,而配制食醋是指用50%的酿造食醋添加冰醋酸勾兑、制作而成,但配制食醋需要在标识上注明。
其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有相关的国家规定,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是允许的、有益的,也就是说,不是不可以勾兑,但是让消费者真正伤心的是,所谓欺骗性的“被消费”。很多企业打着“百分百”、“纯”的幌子,用“勾兑”出来的美味蒙蔽甚至欺骗消费者,直到曝光被消费者抛弃时才有所醒悟。这样遮遮掩掩的“添加”,会让消费者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消费者所期冀的,只是希望企业实话实说,还原消费者的知情权,是勾兑食品就明文标注、明码标价,让消费者自我选择,愿打愿挨。
添加剂无处不在 需加强添加剂监管
客观而言,添加剂、防腐剂等本身并没有错,现代化大生产的生活方式和人均消费量增加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更是促进了“勾兑”食品的发展。勾兑,可以用极高效方式,用最小的投入在最少的时间内加工出色香味俱全的食品来。譬如传统的山西老陈醋,酿醋周期标准是28天,沉淀需要两三个月甚至一年,但是用醋精勾兑,一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即可完成。其他“勾兑”食品也大都如此,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没有食品添加剂,面粉会发霉、食盐会结块、食用油会酸败、酱油会变质,食品添加剂已经在食品制造和维护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加、多样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会越来越丰富,“勾兑”食品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既然如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包括合法使用、使用范围、使用剂量等全方位的监管,规范企业诚信生产、遵守市场规则,制定全面、详细的添加剂使用标准,让企业有标准可循,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一言以蔽之,添加剂不仅要光明正大的“勾兑”,还要合乎标准的“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