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星期四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新闻评论 >正文
评论:中国酒企争傍“国”字折射自信缺失
2011-09-28 北京晨报 作者: 浏览次数: 444次
[导读]近日,国内某酒企业在京召开“汾酒——共和国第一国宴用酒62周年”纪念大会,再次掀起国酒名号之争。笔者既不喝茅台也不喝汾酒,但还是想说几句“酒话”。

  近日,国内某酒企业在京召开“汾酒——共和国第一国宴用酒62周年”纪念大会,再次掀起国酒名号之争。笔者既不喝茅台也不喝汾酒,但还是想说几句“酒话”。

  自古国人善酿善饮,积淀了源远流长的“酒文化”。然而,把酒和“国”字硬拉扯在一起,却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背景下才有的时髦事。

  国窖酒、国藏酒、国饮酒、国宴酒、国公酒、国秘酒、国台酒、中国酒宗等不一而足。似乎一旦拥有“国”字招牌,便犹如黄袍加身,高贵无比,身价陡增。

  这阵势颇像抢坐椅子游戏:数人围着几把椅子转圈跑,能率先抢坐到椅子者为胜。人多椅子就那么几把,谁一屁股抢到谁运气好,而没抢到的也多不服气,硬要挂半边屁股在椅子上,以示椅子也有他的份。譬如,眼瞧着“国酒”名号早已名花有主,就来个“第一国宴用酒”、“最早国酒”、“国酒之源”等诸如此类。

  酒企业无不声称自己是中国酒文化的杰出代表,都肩负着弘扬中国酒文化的神圣使命。而谁都明白,“国”字对一些企业而言不外乎是企业文化营销中最有蛊惑力的面具,意在借此提升品牌形象,最终帮助企业在市场上攻城掠池,抢占地盘,收囊银子。

  如今自封“国”字号的酒虽多,但消费者大多不太买账,都心知肚明多数名不副实,权当企业市场营销手段,自言自语罢了。啥产品能配“国”字,至今也没个明确的法律依据,顶多是规定工商注册要严加限制,所以百姓也不必较真。而酒企业也大可不必刻意自我标榜,消费者和市场自然是杆秤,即便刨根寻祖,挖掘伟人先贤和自己的产品某种关联的故事,也难走出这个铁律。

  中国酿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当今全国成千上万白酒企业,许多都传承着中国古老的酿造工艺,多数都能酿造出优质的酒品。知名酒企业更是哪家没有深厚底蕴和令人骄傲的家史?!

  宽容点看,作为中国的企业,谁都可享用“国”字,就像我等一介平民不是也无可争议的享有“国人”的名号吗。国家级重大礼仪上用过的东西很多,在渗透中华五千年酒香的文明史中,值得赞赏肯定的传统、典故和遗存也远不是十样百样,这些东西以及与这些东西关联的东西都非要弄个“国”字招牌,岂不就像“国人”一样满大街都是。


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