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月饼生产和销售企业来说,9月12日是月饼“疯狂促销”的一天,在京城超市里,“买一盒赠两盒”之类的促销随处可见。9月13日起月饼纷纷撤柜返厂不再销售。(9月12日《北京晚报》)
国人又享受了一个举家团聚的中秋小长假。尽管月饼销售情况不错,但是月饼毕竟是一种时令产品。按照商家的说法,未卖出的月饼全部返厂处理。而笔者更关心的是,那些撤离柜台与厂家库存的月饼到底会如何“处理”呢?
当然,商家可以交给厂家销毁处理,厂家也可以低价卖给员工、免费发给职工,低价出售给饲料厂,等等。这似乎都不是问题。但联想起最近曝光的3年依然油光发亮的“饼坚强”,让人心有余悸。公众想问的是,相关部门对节后月饼的处理有监管措施没有?月饼被退回厂家,真的被销毁、卖给饲料厂,还是被旧物新用,被冰冻起来,留给来年再用?既然月饼可以3年不坏,如果没有监管制度跟进,谁能担保商家的利润血管里会自动流淌道德血液?
因此,对于下架月饼,公众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商家与厂家高度自律。要保证下柜月饼不危害消费者,一方面,中秋节过后,厂家、商家要主动披露下柜月饼的去向,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积极履行监管责任,督促商家与厂家妥善处理下柜食品,并且通过媒体交代下柜月饼的流向,避免市民买到“饼坚强”与再加工的“月饼馅”,彻底消除消费者心中的怀疑空间。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