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征求意见稿对2006年标准中生制品菌落标准300万改成对生制品菌落总数不作要求。并且取消了总砷、酸价、挥发性盐基氮、黄曲霉毒素B1等多项指标,过氧化值则由现行≤0.15/100g调整为≤0.25/100g。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黄金色葡萄球菌)由2006年标准的不得检出变更为限量检出。
新标准为什么比现有标准还要低?对此,河南省卫生厅食品安全处潘晔处长表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加热后很容易被消灭,所以在速冻食品中检测出金黄色葡萄不影响食品安全。“速冻食品需要加工不可能冷食啊。加热以后才能食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在72℃10分钟就消灭掉了,在速冻食品中检测出金黄色葡萄不影响食品安全。《食品卫生法》变成《食品安全法》以后,根据法律的要求食品卫生标准要整合成食品安全标准,对过去不适应的项目进行取消。”
但这一说法却难以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接受,关于标准“倒退”的批判之声不绝于耳。有人讽刺说:“难怪食品老是出问题,原来是国标的问题啊。”网友午后品茶质疑:“时代在进步可国家标准却在退步,是在保护谁的利益?”
评论人瞿方业指出,国内食品安全国标,不仅比国际标准低,还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这绝非危言耸听,众所周知,乳品国标就比从前降低了。
记者观察
低标准只会带来高风险
国家标准越新越低,这也许是国内食品危机重重的关键所在。国内食品问题层出不穷,本应从严监管,高标准严要求,才有利于食品安全形势的扭转,但我们却见到,每每有各路专家、企业代表搬出“国情论”来干扰标准制定,并且成功地促使国家标准一步步降低。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食品安全在低标准轨道中运行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食品不仅关乎国民健康,也关乎食品企业的“健康”,如果不能制订严格的标准,不仅民众健康难以保证,企业的发展也会受损。乳业就不说了,由于标准降低,国产奶的份额早就今非昔比,大为降低,人们宁可多花钱也要买洋奶粉,这就是低标准的代价。至于其他食品企业,只要想以低标准糊弄大众,也总会付出代价,每当质量问题为公众所知,也就到了决定企业生死的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