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20 星期一
关键字:
您的位置: 食品资讯 > 人物访谈 >正文
守望与开拓——记国家级非遗“举岩茶艺”传承人胡招余
2012-07-24 食品产业网 作者: Superman 浏览次数: 1540次
[导读]国人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有5000多年,可以说,茶不仅彰显着特定历史、区域或族群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结晶,也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因此,承认茶在中华民族文化史的重要地位,保护中国茶传统制作工艺,意义非凡。为了让“婺州举岩”贡茶的传统制作技艺…
  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胡招余有4亩左右茶林。受市场经济影响,许多村民打算开垦荒地种植高山蔬菜,甚至毁茶种菜。但胡招余一家坚决抵制。“我们这里山高、云多、雾重、雨水也多,而且土壤肥沃,很适合茶叶生长。”胡招余说,以前茶树大多生长在坡地或岩缝中,也有的种在四周山冈斜坡上,较为稀松,而且一些茶叶品种较为老化,因此,他开始精心管理几亩茶林,不仅重新开垦荒地种上茶树,还扦插新品种。2000年,他种茶卖茶有了较好回报,年收入可达六七千元。
  让胡招余难以放弃种茶这个行当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不想丢了老祖宗传下来的做茶手艺”。他介绍,“婺州举岩”贡茶历史悠久,一般在清明后、谷雨前一芽一叶时采摘,其传统制作工艺大概有7个步骤。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茶叶进行“挑拣”,取大小均等为宜;其次是“摊青”,将选好的茶叶摊放在圆形竹匾上晾晒,大约需要七八个小时;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炒茶了,也叫“杀青”——以前大都用土灶炒,现在则用了电锅——用大火炒,双手搅动茶叶,使其翻腾而不粘锅,时间控制在一刻钟左右;之后用揉捻槽将茶叶进行“揉捻”,然后再入锅继续炒一刻钟,直至茶叶基本软了,这叫做“二锅”;将茶叶“做坯整形”后,用装有木炭火的烘笼对其进行“烘焙”;最后就是“精选储存”,要用陶制的罐或缸储放茶叶,并置于阴凉通风处,才能保证茶叶的新鲜。
  说起这些步骤,胡招余忍不住一一拿起工具向我们展示,并示范了举岩茶的炒制动作。看着他一丝不苟的样子,我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书中对“婺州举岩”茶独特制作工艺的评述:在制作过程中,焙炒为关键工序,以焙为主,炒焙结合。为了让我们能够体验好品质的举岩茶,胡招余还拿出了两种使用不同工艺制作的茶叶。“一边是精挑细选,还做过形状的;一边是茶叶形状较大不规则的。”胡招余说,其中的一些制作细节也不一样。我们看到他说的“做过形状”的茶叶,果然发现其特征如书中所描述:外形茶条紧结蟠曲,茸毫依稀可见,色泽银白交辉。
  谈到近年来的茶叶种植情况,胡招余有些感慨。他说,虽然村里的大多数村民都种有茶叶,一些青年也学做茶叶,但由于规模普遍偏小,且管理不善,“婺州举岩”茶的数量及质量都不高。2006年4月7日,金华日报刊登了《千年名茶“婺州举岩”面临湮没——北山林场想给它找一个好婆家》的文章。经牵线,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与金华北山林场就“婺州举岩”商标转让正式签约,并在鹿田村附近承租了面积为300余亩采云间婺州举岩茶基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省农业厅、省茶叶产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专家、教授的支持下,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专门针对“婺州举岩”茶的制作技艺进行探讨,经过反复试制,终于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使“婺州举岩”新品得以投产面世。

中国食品信息网(chinafoods.com.cn|chinafoods.net.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鲁ICP备11016616号-3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三天内删除!